第八十七章:呸!你才是苟货!-《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2/3)页

    其余诸侯视他也不会太过尊敬,汉廷终究是无法光复耳,可此事却又不得不做。

    曹操心里明白一件事,在最初追随身后的这些文武,都是因为他有真正扶汉之心,方才追随。

    而迎回汉帝,就是所有人所公认要做的一件事。

    当迎回之后,局势会当如何,也并不会过多考量,但此事,定是所有人心中所想,乃至朝思暮想。

    为何呢?这是让这些曾经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问心无愧的一桩心愿,唯有了却这桩心愿,方才能看到汉廷这架破马车,到底还能跑多少年。

    “迎,自然是要迎!”曹操奋力的捏了捏拳,在荀彧面前铿锵有力的说道:“此为我生平夙愿,也是尔等臣子之愿,天子东归,乃至匹夫应当有责!”

    “奈何,现在徐州、兖州,天子都不肯封给我,若是迎回来,我只是领军之人,自生动荡,反遭奸人所害,所以天子要迎,却不能全然奉命。”

    “需知,将在外,军令还有所不受,我若能迎天子回来,除却得一张大旗之外,还能得什么?仍要注意后方起火,内患实多,在外能听从天子令的将军,又有多少会奉我之命?”

    “孟誉、志才,多是一腔热血,非要迎天子不可,但文若你可不能不懂我,我该如何自处呢?”

    荀彧直接被说沉默了,这番话说来怨怼极多,已经和当初不一样了,当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时常便会说起天子蒙难,需当自强。

    可现在所言,却也并非没有道理。

    天子若迎回,又该以谁人令为主,除非可掌控天子于掌中,但那样一来,又非是臣下之道。

    尽管荀彧心里很是难受,且有担忧,但他还是长舒了一口气,道:“主公在颍川,可资士族之众。”

    “陈氏、荀氏、钟氏之才都能尽收,如此迎天子回归,也可置于颍川腹地,再以东郡、陈留为护,坐望洛阳。”

    “置于爵位……”

    荀彧低着头想了想,道:“今年将此功绩送至长安,在下认为天子定当会以诏令封赏。”

    “真的?”

    曹操凑近了荀彧,双眸盯着他问道。

    “真的。”

    荀彧稍稍避开了目光,坚定的点头道。

    “哈哈哈!”曹操大笑起来,伸手不断拍打荀彧的后背,以示其放松,“听闻你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文若当深思我所言,若我日后为后方所乱,又该如何去匡扶天下?”

    “若不能匡扶天下,那么迎回来的只是汉帝而已,又不是当年大汉。”

    曹操说完,面色已经极为严肃郑重,他极少和荀彧说到这个地步,但此一时彼一时了,现在三州之地,都需人才提携任用。

    接下来,将会涌现大量的人才,提出无数制度来匡正此事,这就不是在厮杀作战了,这战场已经到了另一处来。

    荀彧瘦削的面庞稍稍正色,胡须微微耸动了几下,但还是拱手道:“主公放心,我自会明白其中轻重。”

    “文若,”曹操一把抓住他拱起的双手,笑道:“汝乃是,吾之子房也,当以大业为重。”

    “至于之后如何,都是容后再议之事。”

    荀彧几次抬头,又和曹操对视几眼,仍旧还是一脸正经,“没,没事了吧?”

    “没了。”

    “那在下先行告退,还要去准备上表天子,将今年之事总报于长安,今年是否还要遣使去?”

    “当然要遣,可遣鲍信派人去长安面见天子,述左右之职,朝贡今年所得,让人知晓我曹操如今功绩。”

    荀彧点点头,“诶。”

    ……

    从衙署堂上出来,走在宽阔的校场上,荀彧面色紧绷得很是难受,今日这一番对话,又是不可让人知晓之言。

    但言语之中,敲打之意、恳求之意皆有,真是令人两难。

    如今的州牧,和当年初见时,颇有不同,但仍旧还是纵横豪情之人,如何不想追随,可唯独这数此大胜,接连仁、威皆俱的所得,令他已有所改变。

    一人,得兖、徐、豫三地民心,无论军威还是仁义,都得人传诵,且无诟病之处,日后若要再抹黑诟病,那不就只能用诬脏之语了。

    这样的人,当真是五霸之业也。

    日后岂能居于人下。

    荀彧心中清楚,但他明白,此意绝不可再多想。

    多想一点就会爆炸!

    内心如何能平静。

    如此想着,迎面走来一人,还未看清楚是谁,声音就已经进入耳中,打断了他的思绪。

    “文若。”

    “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