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一说一,其实谢宏说冤不冤,但说不冤,那是真的冤。 是,谢宏提出的经济策略太过于草率,造成了严重后果,确实是有他的责任的。 但这年月,能看到增发大额货币的好处,用来打经济战的人,至少在经济一道上,肯定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没用好这个手段,不代表是他能力的问题,可能是经验问题,也可能是决策者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完全怪谢宏一个人。 当年刘巴提出直百钱,乍一看也跟谢宏的提议相似,只不过是刘巴经验更加老道,提前约束了一波直百钱的流通范围,只能在官市流通,后来诸葛亮又加了一个补丁,才让直百钱的危害没那么大。 其实谢宏也有这个机会的,只是孙权眼看局势不对,自己不想担责,让谢宏背锅那谢宏能说什么。 谢宏从此消失在了东吴的政坛,毕竟大泉当千这个玩意儿,不仅仅是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连世家大族也深受其害,能保住性命就算不错了。 以上,就是直百钱这个东西,在历史上,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当然,在这个时空,直百钱就是一个临时性的经济政策,随着张溪南征南中的时候,发现了大量易开采的铜矿,煤矿,以及让益州世家参与进铜矿瓜分,提高产能后,大汉就从来没有缺过钱。 甚至来说,大汉的新五铢钱,因为铸造精美,曾经一度流通到曹魏,东吴等地,替代魏五铢和吴五铢,成为最受欢迎的货币。 本来吧,这也是一个搞经济战的好渠道,但是吧,随着刘巴的逝世,大汉朝内部再也没有一个能够主持大局,搞经济战的人才了。 这点,张溪这个半吊子,诸葛亮这个什么都懂一点的全才,都比不上刘巴这个专业人才。 再加上随着北伐的日渐胜利,大汉的地盘越来越大,比起对外搞经济战,诸葛亮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维持内部稳定上,因此,大汉的五铢钱,曾经在一段时间内,诸葛亮都禁止外流,生怕国内货币发行量不足,引发经济动荡。 借由五铢钱搞经济战的事儿,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可现在,张溪想要做的,就是重启这个经济战。 一方面,动用被封存的直百钱,从东吴地界,把已经流通过去的汉五铢给收拢回来,增加大汉境内的可流通货币,稳定经济。 另一方面,用直百钱收割东吴境内的所有汉,魏,吴五铢钱,造成东吴境内经济动荡,逼着东吴跟历史上一样,发行大泉当千。 只要东吴发行了这个大额代值货币,在这个时空,张溪有的是办法让孙权没法收场别说大泉当千,就是大泉两千,大泉五千都得让孙权发行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