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陆逊离淮南-《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2/3)页

    孙权试图引入第三方势力,掌握朝政,同时,这个第三方势力,还必须能够足够值得孙权信任。

    在这个时代,其实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一个——宗族皇亲势力。

    三国时代,宗族皇亲势力最大的一方,是曹魏。

    托福于曹氏和夏侯氏人才辈出,曹魏从曹操起兵时开始,曹魏的宗族皇亲势力就一直很庞大,再加上曹魏三代帝位都很依赖宗室将领,导致到现在为止,曹魏虽然已经退居幽州了,成了小朝廷,但是曹氏宗族依然稳定的掌握着皇权。

    田豫那么高的资历,那么大的名声,曹爽说夺军权就夺军权,田豫半点不满都没有。

    就算是司马懿,至少在明面上还是得听从朝廷的号令。

    而宗族势力最弱的,则是蜀汉.没办法,老刘家虽然人才遍天下,但是刘备这个人的亲戚是真的少。

    也不知道是刘备起兵的时候家族不支持,还是说支持了,但早年刘备总是输的掉底裤,导致跟随他的宗亲都死光了连个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刘琰都在蜀汉被供起来享福着呢。

    不过嘛,刘备好歹还有两个兄弟,关氏和张氏两兄弟也算是半个宗室,至少到现在为止,关张两家跟宗室没什么区别。

    而东吴这边吧其实有一说一,孙权从接班孙策开始,就在注重培养宗室将领。

    孙策时期,掌握军权的孙氏宗族将领只有一个孙静,剩下的都是外姓将领,而且基本都是淮泗军功集团。

    没办法,那是孙策,本身武力值极高,统帅能力极强,凭借数千兵马打下大半个江东的存在,他有这个自信。

    但孙权掌权后,虽然在内政上逼孙策这个铁憨憨要强的多,但是在军事方面孙十万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因此,孙权在那个时候开始,就在注重培养宗族势力,先后提拔了孙朗,孙翊,孙瑜,孙桓,孙韶,孙盛等人。

    严格说起来,孙氏的宗族将领也不算少,如果好好的发展起来,完全可以起到孙权利用宗室将领掌控权利的目的。

    但,就一点比较可惜.这些人,大多不长寿,活过四十岁的人少之又少,孙桓,孙瑜这样的大才,连三十岁都没有活过。

    这就导致了孙氏宗族将领看似人才不少,但基本都跟韭菜一样,割完一茬才有第二茬,只能接班,完全不能发展壮大。

    要是搁以前吧,孙权还能控制的住朝政的时候,他还不太着急。

    可这次两宫之争,让孙权意识到,哪怕是自己都有点掌控不住了,如果再没有一个合格的宗室势力,等到自己死后,不管最后是孙和还是孙霸继位,都会被政治利益集团裹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