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曹爽说是曹训已经掌握了魏县兵权,但实际情况如何,郭氏并不知道万一曹训手里并没有兵权,或者说曹爽和司马懿沆瀣一气呢?! 相反,倒是孙资和刘放提出的,去朝歌投靠夏侯霸等人,才是一个更好的主意夏侯霸和秦朗都是大魏的宗室将领,而且他们手里的兵力明显更多,对保护天子也更加有利。 再一个,如今曹爽的亲卫已经被孙资和刘放的私兵合力诛杀了,郭氏就算不同意两人的意见,她一个弱女子,带着一个六岁的孩童,还能怎么办?! 倒不如就听从孙资和刘放的说法,到朝歌去。 一旦到了朝歌,有夏侯霸和秦朗两人撑腰,以他们手里的兵权,完全可以控制住孙资和刘放,生杀大权就再次回到了宗室手里,也不用担心重复后汉之祸。 就这样,郭氏在半推半就之下,决定接受孙资和刘放的建议,中途改道,前往朝歌。 而这一改道,直接让这场北伐中的各位大老爷们,全都傻眼了,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操作。 夏侯霸和秦朗不懂,自己这边本来就是最危险,防守压力最大的地方,太后和天子没事儿跑来凑什么热闹?! 生怕蜀贼进攻不够猛烈?! 可来都来了,夏侯霸和秦朗难道还能坐视天子在城外,自己闭门不纳不成?! 夏侯霸亲自领兵出城,把天子接入朝歌。 而诸葛亮和庞统也傻眼这真的就是天要大汉三兴,还能有这种好事落在自己头上?! 既然曹魏的天子都到了朝歌,亲自来给两人送一战而定之功了,以诸葛亮和庞统的能力,岂会轻易放过?! 这里面真正懊悔的人,只有郭氏她是到了朝歌,见到了秦朗和夏侯霸后,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这真的不能怪郭氏,毕竟她就是一个后宫女人而已,也不是什么中原世家大族出身,眼光只有这些,什么战略局势,她根本不懂,也不知道去朝歌投靠秦朗和夏侯霸,完全是往敌人的包围圈里撞。 然而事已至此,郭氏后悔也没用,甚至于,郭氏想要迁怒孙资和刘放两人,现在也没有机会了.孙资还好,还在朝歌城内,而刘放,却已经不知所踪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