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比如说张溪,又比如说孟达。 张溪是真的想把秦朗带来的三万大军给留在河东,为此他派出了马岱和孟达的组合,去太行山道那边伏击秦朗。 可谁知道,秦朗还挺有脑子的,居然分兵进军,带着两万郡兵闯入了河内郡。 而这个时候,其实张溪也不着急,他派往北中城以防万一的张翼及时堵住了秦朗。 张溪现在兵力充足啊,只要他留下一部分人牵制住温县的夏侯霸,自己带着主力去围剿的话,秦朗的那两万曹魏郡兵一样跑不了。 可偏偏就在张溪准备做出应变的时候.张溪接到了孟达军使火速传回的军报。 并州骑兵南下了,而且兵力不下两万太行官道,堵不住了。 孟达也是倒霉。 本来孟达在太行官道口,利用了地形优势和敌军主帅戴陵的犹豫,有惊无险的守住了官道。 真的,只要戴陵没有足够鱼死网破的决心,那么孟达守起来,还是很轻松的,这个功劳也是十拿九稳的。 而且吧,将来这场战绩传出去,也足够给孟达长脸五千步兵拦住了一万骑兵,哪怕是有地形优势,但这样的战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孟达甚至已经在幻想自己因此功劳升官封侯,名传天下了。 可偏偏这个时候,并州刺史毕轨,带着两万并州骑兵南下了。 毕轨这个人吧,文官出身,他没有什么军略,最大的能力也是坐镇地方,实施政令。 历史可以证明,毕轨的军略水平,连秦朗都不如。 但毕轨这个人有个“优势”.他不懂军略,因此他不会去考虑那么多,在他看来,戴陵有着八千骑兵,居然不敢去进攻一个只有两千人守卫的官道营寨,纯粹就是在消极怠慢,贻误战机。 因此,当毕轨和戴陵合流后,毕轨立刻以并州刺史的身份,剥夺了戴陵的指挥权。 关于并州刺史是否有权利剥夺后将军指挥权的问题,戴陵不确定,毕竟两个人都不是一个系统的。 但戴陵却知道,自己这个后将军是故大将军曹真提拔的,而毕轨这个并州刺史,是天子亲自任命的。 大将军曹真还活着的话,戴陵也许还会据理力争一下.但可惜,现在大将军已经故去了。 因此,戴陵屁话没说的就交出了兵权。 而毕轨在掌握兵权后,第一个命令,就是让五千骑兵去强攻孟达的营寨。 嗯,输的挺惨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