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李严也想着,是不是跟张溪套套近乎,改善一下双方的关系。 另一方面好朋友穷极无奈求到自己这边了,自己也是在没办法。 这个朋友,不是别人,正是上庸郡的太守孟达。 早年的孟达,可以说是东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毕竟当时的东州派在刘璋手下,确实不得重用,法正是一个郡吏,李严不过是一个县令,唯一一个掌握了一点兵权的人,就是孟达而已。 所以,早年迎先主入川,孟达在先主麾下也算是颇得重用的人。 只是,之后的事情发展,谁也没想到。 法正一直深受先主重用,时常留在身边出谋划策,而李严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低谷蛰伏,但最后也在法正的扶持下,走到了如今的尚书令的位置。 只有孟达,现在依然不过是一郡太守。 按理来说,一郡太守的官职,已经不算是低了如果当年孟达没有在第一次北伐时奋发了一把,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就他当年干的那些事儿,以他在先主心中的地位,现在还能不能当这个太守都不一定。 但孟达这个人,心依然很大。 眼看着昔日好友都当上了尚书令,自己依然还是一郡太守.孟达心里苦啊。 孟达现在也已经四十多岁了,都快五十了,这要是再没点动作,恐怕一辈子就只能守着上庸过日子了。 孟达肯定不想这样。 论才学和能力,孟达自认为是不逊于李严和法正的,而他现在还只能困居于一介匹夫之下,只不过是没有足够的机会展现自己而已。 随着大汉把战线推到了河洛,一直呆在上庸的孟达,越往后,越不可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了。 而东三郡的镇守将军寇封,这就是个油盐不进的莽夫而已,有什么外出征战的机会,他都自己领兵去,把留守的任务交给自己和申家兄弟也不知道分点机会给自己表现表现。 孟达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写信给李严求助。 孟达希望李严能像当年法正扶持他那样,拉自己一把,给自己说情,争取到一个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李严也是没办法了,这才亲自登门拜访张溪。 现在的战略已经定下来了,大汉其实有三路兵马可以出击。 一路,是兵力规模最大的进攻颍川的兵团。 这个兵团里人数最多,而李严跟徐庶之间的关系也不错,说道说道,让徐庶带着孟达出征,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徐庶这个兵团里,还有一个寇封在呢.孟达作为寇封的下属,一旦进入了这个兵团领兵作战,指挥权依然是在寇封手里,孟达能立下什么大功,还怎么展示自己啊?! 恐怕孟达奋力拼杀,到了最后,最大的功劳也是人家寇封的。 因此,这个地方,孟达不能去。 还有一个,是魏延率领的后备军团。 这倒是一个可以建立奇功的地方,但也有不小的限制。 一个,是魏延有自己的团体,他凭什么要给你孟达腾位置?! 另一个,魏延率领的这支军队,主力是姜维和毌丘俭带领的大汉北军跟这帮人去竞争建立功勋,难度未免太大了些。 再加上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魏延就没来长安军议,他的职责都是诸葛亮帮着安排的,那还能怎么办?! 李严总不能去找诸葛亮,跟他商量一下,是不是重新启用孟达吧?! 孟达最大的错误,不是他能力不行,也不是他不听军令.他最大的错误是被先主弃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