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是的,只要撑住一段时间,给自己留出反应的时间既可。 司马懿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心有不安,可能最大的担心点,也就是来自这里吧现在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儿子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了。 应对,是暂时想好了,但本着敌不动,我不动的原则,司马懿依然只是开始囤积筹备粮草,并没有立刻开始调兵遣将。 万一这是敌军的疲兵之计,实际是别有所图呢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就这样,随着双方都在准备,时间慢慢的过去来到十月份。 十月份,秋收已经结束了,而司马懿的神经,也已经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了。 如果蜀贼今年真的要动手,那应该就是在这一两个月了。 司马懿已经开始秘密调集部队,除了留守在洛阳的常规军外,其他各地的郡兵都已经被司马懿秘密的集结了起来,准备随时应对战事的发生。 然后战事就真的发生了。 但,不是在洛阳,也不是在颍川,河东.而是在辽东。 大汉建兴七年,曹魏太和五年九月,辽东公孙渊自称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起兵反叛。 一个改元,一个设置百官,就已经证明了公孙渊反叛的性质了.这是要自立了。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外部力量支持,公孙渊先是命人持节昭示鲜卑诸部,引鲜卑骑兵为外援,紧接着又遣使前往东吴,寻求和东吴结盟,共抗曹魏。 而曹魏的幽州刺史田豫闻讯后,立刻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了郡兵讨贼,想趁着公孙渊刚刚起兵,形势不附的时候直接剿灭这次叛乱。 但,田豫到底是低估了公孙渊为了这次反叛所做的准备,而且公孙渊也不是傻子,他起兵反叛的同时,也早就料到田豫会立刻发兵围剿,因此早就做出了准备。 公孙渊派出了卑衍领一万精骑,两万步兵主动出击,跟田豫的讨伐大军在辽隧不期而遇,双方展开了激战。 田豫终究不敌早有准备的公孙渊,领兵撤回幽州,同时向朝廷告急,请求援兵。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消息从北地,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慢慢的传递到了司隶,关中,荆州。 诸葛亮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当即在长安誓师,率领四万大军入武关,汇合张溪所部的三万荆州军,正式北伐。 而于此同时,魏延,庞统率领一万北军精锐,黄权率领七千水军,水陆并进,秘密往蒲坂津方向出发。 第四次北伐大战,正式打响。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