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暴风前夕-《锦绣晴缘》
第(2/3)页
按照一般规律,这些纸质书籍在这个时代应该还是比较稀缺的资源,绝大多数都理当被收藏在官方机构或者某些大的世家门阀,再不济,也应该是书香世家。再怎么样,也不该沦落到杜家一个中等富裕的商家手里才对。
为了解开这个谜题,苏雪晴私下里问过竹青,竹青罕见地一句话都没有多说,呐呐地说了一句“不清楚,早就有了”,其他地就一个字都不肯说了。再去问柳绿,也是几乎是同样的答案,同样的反应。
苏雪晴见状也就只好先按下心中的疑团,等待合适的时机去找杜老夫人或者杜三姐一探究竟了。现下,她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手里基本成型的摇椅跟架子床图纸。
某位伟大的先哲说过的话果然很对,书籍是人来进步的阶梯。苏雪晴自从得到杜老爷的允许可以自有出入书房后,每日都会顺一两本回去趁着自己独处的时间粗略翻看,当然,以她现在这种半吊子的识字水平,也没办法细细研读。
因为杜家是靠做木工活儿起家的,所以类似《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介绍农具跟木器的工具书还是有那么几本的,只是冠以不同的名字并且收集的种类不怎么齐全罢了。作用最大的,还是苏雪晴无意中拿到的一本类似杜氏木枋产品目录的小册子,里面收录了杜氏木枋目前能做的东西跟相对畅销的器具。
基于这些资料,苏雪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从自己的一堆图纸中,选择了摇椅跟架子床两样作为向杜家人证明自己的最后一击。
苏雪晴这个时候无比庆幸自己当初因为喜欢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所以哪怕是马未都讲得她昏昏欲睡,她还是把整个讲座从头听到了尾,而且因为资料片中的架子床太过奢华且兼具古典家具的低调美感,让苏雪晴很是印象深刻。
选择架子床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其实现在杜府所用的卧具――罗汉床,已经基本具备了架子床的雏形了,只是在某些细节上,还有待完善。最有力的证明,就是苏雪晴刚醒来的时候,睁眼看到的帐幔。
当时是因为钟郎中交代了要通风,但是又要防止再次感染风寒加重病情。所以杜老夫人就命人在罗汉床四角插上了夏天挂蚊帐的柱子,选了透气又密实的布料临时赶制了帐幔给苏雪晴挂上了。
“摇椅是十八世纪才出现的,架子床到明清时期才广泛出现,这两样,应该是够分量了吧。”苏雪晴颇有成就感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画出一幅让杜老爷能看懂的图纸,还真不是那么想当然的事情,为了这没有多少内容的纸,苏雪晴足足浪费了至少有几十张纸,用坏了三支自制的“炭笔”。
“姑娘,妙语小道长说一会儿想出去买点小玩意儿,问你要不要一起去。”正当苏雪晴这边自恋的档口,柳绿边说边就撩起帘子走了进来,撞了个正着。
“嗯?她终于憋不住想出去了啊?”苏雪晴装作没有察觉到柳绿一瞬间的怔忪,慢慢地把图纸放下又重新仔细地夹到书里。
“嗯。”柳绿借由低头的动作掩去自己眼中复杂的神色,“妙语小道长说,天儿眼看着就热起来了,想看看有什么新鲜料子跟花样子,好做几身新衣裳换洗。”
“也是,这不知不觉地,春天都过完了啊。”苏雪晴活动着有些酸胀的手腕,这几天又是练字又是画图纸的,手腕都有些吃不消了,“我记得前几天三姨不是从布坊拿了些料子回来么?看着还不错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