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拉拢-《大唐封魔录》


    第(2/3)页

    独孤欢看出张继武的疑虑,说完运转道门真气吐纳数遭,从嘴里吐出一件油纸小包来。

    里面正是由广平王着人草拟的招降密约,主要拟定两条,一是朝廷断不会追究张家追随安禄山谋反之罪,反而会授予功勋。二是张氏兄弟帮助朝廷和平收复洛阳后,可封张继武为河东节度使,安庆斐为范阳节度使。其余人等亦当论功行赏。

    落款是广平王李豫,并加盖了广平王的印玺,还有兵部的画押和印玺。一式两份。

    张氏兄妹看罢心中大喜,自然十分感激广平王胸襟与恩德,当即画押,各自收妥密藏。

    再无顾虑,张继武当下采纳了郭暧的计策,约定到时候就由弟弟张继林佯装被杀,潜留在唐营。自己回来复命。

    张继林几番争辩,要哥哥先出城投奔唐营,最终被张继武喝止了。

    海棠夫人、张继武、张继林签署了独孤欢带来的密约,郭暧的计谋也自然顺理成章,成了保全张家一族的良策。

    众人这才想起晚饭还不曾用过,干脆在密室里设下酒宴,感谢朝廷恩德之外,对郭暧和独孤欢的智勇也是连连赞许。

    海棠夫人陪着说了会儿话,便告辞去了儿子房里。

    她的儿子安庆斐只有十岁,一直寄养在张继武的府中,因此她也常来哥哥的府中,并不招人猜忌。这也是安禄山的主意。

    说来也怪,一代枭雄心思却颇有细腻的一面,早几年安禄山便已堤防起安庆绪来,担心他会对斐儿不利。

    不成想,这也为海棠夫人秘密投靠长安,铺了方便。

    酒宴间,张继武兄弟又大略讲述了一些张家旧事和如今自己的处境。

    虽然安禄山有种种不是,对张家却是很好的,自己与妹妹并非是要背叛安禄山,只是苦于安庆绪逼得太紧,使得张家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自己作为张氏一族的长子,必须为一族人的未来考虑。

    从他们的话来判断,张氏兄弟还是十分坦承的,为何要背弃洛阳投靠长安,既合情理也无夸张之处。他们也希望独孤欢和郭暧能相信他们投降长安的诚意。

    “感谢二位将军的坦白,我们和朝廷自然是理解的,如今战况胶着,将军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于天下百姓亦是功劳匪浅。”

    独孤欢说罢,和郭暧一起连敬张氏兄弟三连。

    “惭愧,惭愧,我张家向来是仁义门风,先是背叛大唐,如今又愧对皇帝,真是有辱家风。惭愧,惭愧。”

    张继武表情沉重。郭暧看得出,他的确是受过很好的家风熏陶之人,儒家仁义的教诲,让他显得有些优柔寡断。

    “大哥怎么这样说,安禄山是对姐姐不错,可当初还不是他以武力逼迫父亲就范的,虽说安排了你我兄弟一官半职,可他每次用兵还不是要向我张家索要钱粮。那个安庆绪就更可恨了,谋反前更带兵前往向父亲讨要粮饷,这几年来我张家世代累积,几乎要被他们搜刮一空了。如今那狼崽子又对斐儿恨得咬牙切齿的,大哥你难道没有听人说过,安禄山讨的那个波斯小老婆,刚生个儿子,后来安庆绪知道了,就跑去人家房里生生把孩子掐死了,可怜那孩子连满月都没活过,那个波斯女人当场都被吓疯掉了。

    安禄山知道了又怎么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