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节基殿和九世王御园-《共筑未来》
第(2/3)页
特别是拉康寺郑王登基后,重视佛教的复兴,他将原属私人建造的邦瓦涯寺封为皇家寺庙,并着手收集、补充遭缅军烧毁的三藏佛典。
说起这段历史,也挺有意思。
当时因洛坤府未遭缅军侵犯,得以留存最完整的三藏佛典,郑王便前往洛坤府收集三藏佛典。
郑王在洛坤府见到一位名为“帕阿赞席”的高僧,帕阿赞席原居大城府帕南春寺。
战时,大师逃往洛坤府,暂居当地寺庙。
帕阿赞席精通三藏,内观修行亦深,郑王与帕阿赞席建立良好交情,因此邀请大师同回吞武里,担任邦瓦涯寺住持,并封为崇迪僧皇,帕阿赞席成为曼谷王朝时期的第一位僧皇。
拉玛一世登基后,重建邦瓦涯寺的藏经阁,在旧佛殿的东北方挖到一口铜钟,国王发现寺里铜钟的声音非常悦耳,询问铜钟来历,僧侣如实秉告,国王将掘出铜钟之处挖成水池,并在水池中建了三间并连的三藏图书馆。
“哦,原来是这样,听上去这个故事还是很曲折,很复杂的!”周森说。
丁老师点头,“是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建筑,每一处背后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这里面涉及很多人物,他们身份各异,发生了很多事,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和岁月的沧桑,能保留到现在真的非常不容易。”
丁老师突然想起玉佛寺他也有补充,“我带你参观玉佛寺的时候没想起来,现在想起来了,就把这段故事补充一下。”
国王将那口铜钟置于玉佛寺,又在拉康寺建立新的钟楼,铸造五口新钟悬挂其内,寺庙也因掘出铜钟一事,而有“拉康寺”之名。
曼谷王朝初期,拉康寺备受国王、亲王的重视与支持,所以佛教才能在泰国这么被重视,建造了很多寺庙,而且泰国的寺庙很有特色,他们的寺庙受到了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影响。
“说到宗教的作用,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个是自上而下,是统治阶级用来对民众思想的统治,另外一个角度,自下而上,民众也需要信仰,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烦心事,自己又解决不了,他们的心灵需要得到安慰和安抚,他们就需要有地方去寄托希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