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二天,研讨会正式开始。受邀参会的作家和学者相继登台做专题讲座。吴道和司百芳都听得非常认真。 研讨会前两天,会务活动安排得很满,晚上也有活动,而且那两天举办讲座的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和学者,吴道等人也就都没有外出。吴道和司百芳在济州时就商量好了,到上海以后要抽空去鲁迅公园和鲁迅故居看一看,为此吴道还找同学借了数码相机。研讨会第三天上午的讲座,无论主讲人还是主题,吴道和司百芳都不感兴趣,就决定“逃课”外出。 离开校园后,吴道和司百芳计划先去鲁迅公园,然后再步行去鲁迅故居。吴道在路边花店里买了一束白色的花,之后两个人乘坐公交车前往鲁迅公园。 到公园后,吴道和司百芳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看着里面的陈设,吴道深有感触。离开纪念馆去鲁迅墓的途中,吴道对司百芳说: “虽然鲁迅先生是我最崇敬的作家,但其实直到我上大学之前,我对鲁迅的印象并不深刻。是一个朋友让我真正了解了鲁迅。” “是哪一个朋友?”司百芳说。 “还记得我以前和你说过一个自称‘赵氏孤儿’的朋友吗?” “记得,他是叫赵武吧。” “对,就是赵武。我和赵武、荆立科是同一年上的济州大学毛城分校,住在一个宿舍里。上大学之前,赵武就已经博览群书。就是现在,我的阅读量也未必比得上刚上大一时的赵武。赵武非常喜欢鲁迅的文章和思想,那时候他常常给我和荆立科讲鲁迅,这才让我萌生了阅读鲁迅的念头,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和赵武、荆立科成了真正的知己。” “我崇敬鲁迅也是受到了一个朋友的影响。” “是哪一个朋友?我认识吗?” “你认识。” “是谁?” “就是你啊。” 两个人互相看着对方,露出了笑容。 来到鲁迅墓,吴道看到那里有一个看起来非常年迈的老人正在向鲁迅墓献花、鞠躬。那位老人由一个中年人陪同。老人转身时看到了吴道和司百芳,就对他们说: “你们也是来祭奠鲁迅先生的吗?” “是的。”吴道和司百芳齐声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