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木森和李可儿-《遇见刚好的爱情》
第(2/3)页
只有符合生活的艺术作品,才是美,而与生活背道而驰的艺术作品,则是丑的一面,是应该要被抛弃的一面。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一个只有丑的艺术作品的艺术家,当然也就可以看着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格。
另外,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中的理性思维,在把握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有机统一。
艺术的发展过程,就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统一的过程。
这二者的统一,使得艺术从原始的简单产生阶段进入到了趋于高雅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许多艺术创作活动相继产生,许多艺术种类和艺术的辅助品也随之产生,其中最重要的乐器和画笔,成为了当今艺术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的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价值评判。
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串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之中。
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感觉“,受到“享受“的欲望的支配,总是被对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声音所吸引;艺术活动中的“知觉“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选择并加工对象,按照情感图式去选择与“判断“对象;艺术活动中的“想像“按照主体的情感要求的走向去创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
享受,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感,只有这种心情的存在,才能让艺术的创造给人以美的体验。
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体认与感悟,通过体悟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它无疑是一种饱含着情感的活动。
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绝不是冷漠的、无动于衷的,而是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艺术家所描绘的艺术,所呈现的作品,应该是给人以生活的享受的东西。
在审美以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中,情感不仅与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同认知联系在一起,是随着审美认知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知。
经过审美认知,及其复杂的思想活动,生活中的美才能被发现、被感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