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年第五章-《似水年华静静过》


    第(2/3)页

    老公和他爸一样,都酷爱麻将,一有空闲就跑到麻将馆,似乎麻将的哗哗声刺激了他兴奋的神经。

    雅回来半个月,老公的爸妈便受不了了,整天在院里大吵老公:“你整天玩麻将不知道搞活!你多大了,还要我们帮你养老婆孩子!”

    雅听了很生气:老公和公公一样爱玩麻将,但搞香菇从砍柴买柴粉锯末搭架子,这些下大气力的活主要是老公干的,现在是采摘的季节,他们无非是多剪些香菇脚,晚上少睡会儿觉而已。他们竟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忍受。

    老公对雅说,最主要就是不能在一个锅里吃饭。婆婆最受不了的大概就是她做饭雅吃了,她觉得白养雅了,她应是觉得雅是外人。

    那些时日,公公婆婆天天在院里大吵老公,老公便骑上摩托出去躲清静了。老公走后,公公婆婆依旧高腔大调:“……多大了,还让我们替你养老婆孩子!”雅觉得,他们分明是想让周围邻居听,让雅听。

    雅从没听见自己的父母对他们姊妹们有何抱怨,做了一辈子饭的父亲尤其喜欢子女吃他做的话。嘴刁的弟弟有时自己做饭吃,父亲默不作声,脸上却流露着说不出的落寞。

    雅最受不了的是,公公婆婆说养了她娘俩,她觉得有股闷气堵在胸口:老公一个大小伙子还养不了老婆孩子?不就因为婆婆做饭雅吃了,觉得吃亏了嘛。要知道雅从娘家借钱盖好的新房让公公婆婆住,给他们省了多少钱。隔壁的阿伟跟老公同岁,人家爸妈早早为儿子盖了楼房。在老公那个地方,很多父母为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却还是住在旧房子里,雅和老公却让公公婆婆住新房里,卖了香菇的钱也由婆婆掌握着。

    阿伟的妈妈一说起当年分家就气忿不平:那时公婆偏心,就分给他们一筐碗,全靠两口子辛勤劳动才换来今天的日子。

    雅的公婆却不以为然地说:“还不是借她娘家的钱起的。”好象借娘家的钱不用还似的。雅的公公婆婆日常走亲戚,没钱用时借的钱也够起房子了。

    雅的公公常当着客人的面解说他为啥起不了房子:老公的爷爷奶奶比别人活得岁数都大,就按一年一人用一万元钱,十年也有二十万,也够起房子了。

    雅看到老公的爷爷农忙时还帮忙呢,平时还到山里喂头牛。奶奶更是一天忙到晚,做饭洗衣喂猪,这几乎都是瘦小的奶奶干的。奶奶走后,才轮到婆婆干。奶奶在世时,老公的爸妈走亲戚没有一点后顾之忧,常一去一两天,和公公婆婆一辈的人都羡慕他们。这走的亲戚主要是婆婆的娘家,而婆婆的娘家人来了却很少住下,总是当天就回去了。

    雅和老公出去打工,把女儿留给公公婆婆带,公公当即说了:“带孩子耽误了搞活,你们要给保姆费。”此后,他们说搞香菇买菌种没钱,买柴没钱,等等,要老公打钱回来。

    雅很羡慕她的公公婆婆:结婚时新房新家俱,两个孩子生下来,除了喂奶,从小就一个跟爷爷睡,一个跟奶奶睡,直至长大。

    老公的爸妈应把精力用在家庭建设上,把家搞得不比村里谁差才对,可他们却不愿多搞,直至把家搞成村里最差的。

    雅现在想明白了:公公婆婆肯定是觉得自己给老公的爷爷奶奶干了,吃亏了,所以才不愿多干。可他们又总是喜欢对人说他们多辛苦多遭孽,上养老下养小。

    雅听老公说,他和妹妹上学用的钱还是贷款来的,老公上到高一就出去打工了,他妹妹初中毕业。贷的款还是兄妹俩出去打工还的。老公的妹妹其实是极想上学的,无奈没钱上。说老公家穷吧,公公每顿饭都少不了酒,每天都少不了烟。

    据说公公年轻时还是村支书,经常在村民大会上发言且不用讲稿,后来被人排挤下去,从此借酒消愁,慢慢就成了这样子。雅觉得,应是老公的爷爷奶奶溺爱造成的。

    雅和老公结婚时住的是后院一间土屋隔开的半间,一点都不隔音,雅和老公说话都要窃窃私语。公公还常发脾气说这屋子是他起的,家俱是他置的,动不动就让老公滚蛋。

    雅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父母,很为老公抱不平。气愤之下,雅从娘家借来钱在前院盖了新房。

    雅想不到,既便他和老公盖了新房让公公婆婆也住进来,他们却依旧嫌弃她白吃饭。其实她并没白吃饭,只不过是自己没做而是婆婆做的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