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墨出青松烟-《古装大明星》


    第(2/3)页

    65号刚介绍完,幸运得到了后续的试镜表演机会,忽然传来开门的声音。

    刘和伟扭头一看,正是匆匆赶来的宫导。

    他长吁一口气,哥稳了!

    很快65号试镜结束,来到一边,静静等待。

    “66号!”

    刘和伟镇静上前,主持试镜的仍旧是达叔,宫导只是最后拍板审核,少有动作。

    一番介绍后,刘和伟开始了他的表演。

    研墨。

    给荀彧研墨,就是小书童在《官渡》里唯一的镜头。

    刘和伟在道具间里翻找一会儿,拿出了五样东西,粗布短褐、布巾、假发、墨、砚。

    刚才65号只披上了短褐,装模作样研墨。

    刘和伟很清楚,宫黎虽然是笑着的,可实际上对65号不满意。

    倒不是说一个小书童就得表现出老戏骨的演技,而是这样敷衍的态度,是对角色、对表演的懈怠。

    他穿上短褐,戴上假发,将假发用布巾扎好,这是加冠。

    16~20左右的书童,很大可能已经加冠了,不过“冠”是贵族才能戴的,书童属于普通老百姓,得用巾帕包裹鬓发、遮掩发髻。

    不用看都知道,宫黎肯定在微微点头。

    不过还没结束。

    刘和伟开始研墨。

    他很专业,拿墨条时,食指放在墨条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

    磨的时候,很轻,只是在按下去的时候,稍微用了点力,磨墨很慢,好像是个没有力气的病人。

    其实这叫做磨墨如病,看起来好象生病的样子,实则是如果太快了,容易打滑,磨不出墨。

    “好,下一个。”

    这下不是达叔开口了,而是宫黎亲自出面。

    听到这个“好”字,刘和伟就知道自己十拿九稳了,走回去的时候,都是带着笑的。

    现在的问题,只是他能不能得到宫黎的看重,顺便从书童升角到荀彧,完全不存在落选的可能。

    关世和刘和伟之间,隔了一个68号,这个68号也是试镜的书童一角,但发挥的特别差。

    毕竟有刘和伟珠玉在前,谁都知道自己没希望了,人家分明是有备而来,特意演的这一出。

    谁能想到有人会为了一个没台词只有一个镜头小书童准备这么多?

    他们怎么比?干脆再去别的片场找个龙套演算了,偌大的横店多得是龙套空缺,没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

    “69号。”

    轮到关世了,关世并不紧张。

    自从早上激活系统之后,他就一直在研究秦汉三国的这一段记忆,不断的分析、观察,尤其是官渡之战。

    他现在可以算是半个东汉人,别说一个书童,就是曹操、袁绍,关世也有把握演个一两成出来。

    “自我介绍吧...”

    关世开始自我介绍,达叔不自觉皱起了眉头。

    纯新人的第一出戏,没有任何经验,除了申戏的准学生算是亮点,长得比普通人帅气了一点,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演一下吧。”

    达叔已经看出来宫黎对刘和伟的看好,书童已经十拿九稳,说不定还能升角。

    不过他也是老油条了,文化素质可能不高,接人待物还是不错的,面不改色继续试镜,不会让这些试镜演员白来,多一次试镜经验也是不错的收获。

    关世没有拿那些道具,就那么表演了起来。

    “无实物表演?”

    刘和伟在内的另外四个试镜龙套都颇为不解,无实物表演是很基本的一种表演方式,考验演员用自身身体反映生活实际的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