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见牵招,刘备即握着手,面露感叹道: “子经,此番一别,不知何年! 前番能往伯圭援助,备事后才知,且劳你多加美言! 但以下次相见,且愿你我二人,能如此相聚! 然则朝中动乱,乐公乃属我敬重之人,此番你若归京,还当劝解乐公,不如随师而下荆州,暂以避祸。” 牵招比刘备年长一岁,少年时,师从乐隐。 三国历史上,此人先归袁绍,为冀州从事,统领乌丸突骑。袁绍死,归曹操,拜平虏校尉,平定东莱郡叛乱。至曹丕时,迁右中郎将、雁门太守,遏制鲜卑,守护北疆。 在刘备看来,他这刎颈之交牵招,另有王必、费观等不少三国将领,统帅与战力,都被大大低估。 这次相逢,有了属性上的对比,刘备更加确信,他这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牵招,乃属绝世将才。若不拿下,那真瞎了眼! 可惜牵招,受其师乐隐所荐,而今于孟益手下从事,不好挖墙脚。 但要不了多久,可能也就数月时间,震撼天下的十常侍之乱,即将爆发,牵招等人恩师乐隐,因此蒙难,牵招也将迎来人生低谷期。 刘备这次相别赠言,多说几句,也是提醒牵招,当小心朝中动荡。 不知牵招听没听进去,但见挚友刘备,有而今这般成就,再想起刘备昔日梦想,由衷感到高兴,轻颔首道:“玄德所言,我铭记于心。 高唐之地,自岁来,颇不太平。 玄德此去,当得小心才是。 然则,军中诸事繁忙,于中郎将手下处事,难以为玄德远送,还请玄德见谅!” 刘备叹道:“我知也! 总之,子经,你万事,当以个人安危为重。 我今于高唐,来日若是有事,且直接来寻我便是。 无论生死,我必来助之!” 两人随即各做一揖及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