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郭谊说完,陈登深深地叹了口气,感慨道:“好,既如此,在下也是无话可说,吕布输得不冤。” “当初,陶恭祖自也不冤,我徐州如今能得曹公治理,或许日后也能富足安定。” 曹公不仅是用兵计谋极多,而且推行惠政,这是最大的福缘。 也许,徐州到他的手中也不错。 只是…… 陈登微微叹息了一声。 有这些谋臣在身边,陈氏或许很难再得到倚重,想要再次恢复当年显赫的地位,那就要靠真正的实绩了。 陈登偷偷看了郭谊一眼,心里思绪万千。 定要找机会去拜访此人一番,方可探听消息,知晓兖州众谋的态势,当下曹氏争雄的状况。 …… 晚上。 陈登刚刚交接完不少事务,又将书籍赠予了郭谊,而后准备回去时,路过了郭谊在军营中的军帐。 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发现此刻郭谊正在读书。 自己送与他的书册、典籍,尽皆堆放在案牍上,而他则是面含笑意,无惧辞劳的坐地翻阅。 郭谊的动作并无什么循规蹈矩,一只脚竖起,另一只脚随意的张开着,面色认真专注。 如此一眼看来,就让陈登心中微动,想立刻去与郭谊深谈。 不过,他现在却是十分疲惫。 “难道,郭孟誉不会觉得累吗?” 他可是今日才自下邳赶来,路途车马劳顿,又忙碌一日,和鲍相一同安置诸多文武,以及查阅城内所得。 还要下令安置百姓,择取战利。 “罢了,改日也无妨。” 陈登深看了一眼,从军帐门前而过。 第二夜,同样如此。 郭谊一整日处理军务,接见各地投奔的豪雄,同时还去军中和将军们动员了降卒,发放军备,登记军册。 一天忙碌下来,陈登路过时,仍旧还见到郭谊燃着油灯,在彻夜苦读。 是以,他心里更加敬佩。 “不愧是荀爽的弟子,这份宁静笃定,值得我辈学习。” “天道酬勤也,如此勤奋好学,定是博览群书,方可将所学用于政令,才是万民之福。” 陈登暗暗观察,已对郭谊与鲍信都颇为了解。 故而在又过数日后,他将一封家书送与了父亲陈圭手中,想将乱世之资,投于曹氏。 陈氏家资,可合数万兵骑,若是资于某一家,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 当初,本是准备留给刘备的。 奈何刘备并不肯接取徐州,等吕布上任之后,陈登观察许久后,觉得不该资助此人,于是只能放弃。 以陈氏之威望,足以在乱世资助一方诸侯,但他们所要的是所托非人。 如今,鲍信侠义大气,足智多谋,为人慷慨大气。 郭谊这般勤奋好学,经国之才,也都肯投身于曹氏麾下。 曹操重用颍川士族于兖州,同时也可重用徐州士人治徐州。 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一时间,陈登更加期待与曹操见面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