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等他回来时,曹操的脸色已经明显好了很多,甚至暗有庆幸之意。 “这一次,可真是天助我也。” 戏志才和鲍信不明白,几乎不假思索同时问道:“天灾为何助?如何能有助力?” 曹操乐呵一笑,“我今年未好战,听从孟誉之言再大肆屯田,即便天灾亦有收成。” “而其余之地战乱不断,无心屯田,亟待粮草,自然亏民,唯我资民以粮。”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攻下徐州何须动兵,此天灾便可让百姓争相归附仁厚之地,孟誉劝得好呀……” “仁攻徐州,步步为营。” “此一步,岂非是更加踏实?境内士族藏资于内,隐于山中不肯助我,自今年后又能藏几何?!” “我意,将所储之粮发放出去,广纳流民,接关中逃荒灾民,传于徐州。” “登高而呼,寻各地仁人志士,以资助于灾,共渡难民,如此士人清誉在身,岂能不来,不光可渡此蝗、旱,还可令我声威广播于淮扬。” “吕布愈急,我愈缓,与之用反,则徐州方定,优势在我呀。” 曹操说到这,思绪已经极为通达顺畅了,他向来很是喜欢自己的这份心态。 于危难之中不沮丧。 同样身边跟随的人也十分敬佩,无论是当初卞水一战,还是到兖州后孤立无援,又或是青徐乱兖时的灾难。 哪怕是兖州士族并不接纳这等几乎难以立足的事,都让曹操在逆境之中获益良多。 戏志才听闻此话,一时语塞,上身慢慢直起,已在思索,而后眼睛一亮,微微点头道:“此法最好不过。” “主公真是大才者,令人目眩神迷,如此态势居然也可想到对策,反颓为盛。” 戏志才此时腰板已经笔直,感慨道:“当下兖州士族,只怕无人能抽身不顾,此乃是揽名望的时候。” 曹操眼神微凌,负手而立轻声道:“你可还记得,当时孟誉劝我勿要再兴兵攻徐,乃是担忧时运不济,土地欠收。” “还真让他说中了,若是我现在在行军打仗,会如何?” 这话说出来,才是真正的后怕。 如果现在在打仗,前方将士粮草不济,后方又是蝗灾、旱灾收成大减。 吕布若是心狠来追,那将会是一败涂地! 后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