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文武百官刷地一下,把目光都投向了徐增寿。 因为徐增寿和徐辉祖是兄弟,所以,徐增寿的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徐增寿赶紧跪伏在地上,口中说道:“陛下,虽然微臣的姐姐嫁给了朱棣,但是,微臣一心忠于朝廷,请陛下明察!” 闻言,朱允炆低头看了看他:“徐爱卿,你不必过于紧张,你是你,你哥是你哥,朕也知道你对朝廷忠心耿耿。” “陛下圣明! 微臣以为徐辉祖犯下了巨大的过错,理应得到惩处, 陛下对他十分宽容,他应当感恩戴德才是。” 朱允炆听了之后,点了点头:“魏国公的爵位不能一直悬着,否则,朕就对不起你的父亲了。” 徐增寿一听,心中一动,再次磕头:“陛下,如果陛下能把父亲的爵位让给微臣, 微臣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这——。”朱允炆也感到很意外,他也没有想到徐增寿居然向自己讨要魏国公的爵位。 刘三吾怒斥了一声:“陛下,万万不可。 自古以来,就有定制,长子继承爵位,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由他袭封魏国公,理所应当。 如今,徐辉祖并没有任何过错,无端地被削去爵位和官职,实属不妥。 世人谁不知道徐辉祖文武双全? 臣请陛下将其官复原职,继续袭封魏国公和太子太傅。” 朱允炆想起老朱和自己所说的话。 他眨了眨眼睛,看向黄子澄。 黄子澄奴颜婢膝:“陛下,如果一定要把徐辉祖调回来的话,就让他继续做太子太傅,教导太子的学业吧。 至于他的爵位和其他职务都不要给他。” 众人一听都很明白,黄子澄的意思,是让徐辉祖做一个教书匠,手里没有任何实权。 朱允炆想了想,道:“好吧,就按黄爱卿所说的办吧。” “陛下圣明!” 此时,刘三吾提高了嗓音:“陛下,臣还有本奏。” 朱允炆就知道这老头子一开口,准没什么好话。 他耐着性子:“老爱卿,你还有何事要走?” “陛下还记得吗? 不久前,朱棣兴兵来犯,文武百官束手无策,老臣保举朱允熥前去退敌,朱允熥不负众望,把燕王的十万大军劝退了。 可是,陛下却把朱允熥抓起来关押到锦衣卫的大牢之中。 如今又把他软禁在吴王府上。 难道说,陛下就是这样对待有功之臣的吗? 老臣奏请陛下把朱允熥门前的三百名羽林卫撤去,还其自由,同时,恢复朱允熥的王位和权力,此乃大明之幸也。” 黄子澄连忙摇头:“陛下,此事极为不妥。 微臣以为,朱棣之所以退兵,也不完全是朱允熥一个人的功劳,那是陛下洪福齐天,运筹帷幄,再加上咱们京师城防坚固。 朱棣就是想打,也未必能打得进来。 何况梅殷率领四十万的军队在旁边虎视眈眈,朱棣心里也不能说没有考虑。 因此,退敌之功不能全记在朱允熥一个人的头上呀。 他不过是到了朱棣的军中顺势利导而已。” 刘三吾气得脸色铁青:“黄子澄,你说这话什么意思? 既然你说得这么简单,为什么你不去燕王的军营退敌呢?” 黄子澄听了,脸上一红,继续说道:“陛下,你不要忘了他的身份,他也是藩王,也在被削的藩王名单之列,更何况他的身份不同,他乃常氏所生,背后有着蓝氏家族和常氏家族支持他。 换句话说,他将会成为陛下的竞争对手, 陛下只要将吴王官复原者,便会有很多人转投到他的门下,甚至将来与陛下分庭抗礼。 因此,微臣坚决反对将其官复原职。” 齐泰也说:“陛下,咱们就事论事。 李世民当初为什么要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实在是不杀不行啊。 今日臣恳请陛下斩杀朱允熥!” 满朝文武一听此话顿时议论纷纷。 谁知齐泰的话音未落,刘三吾一下子挥动手中的拐杖打了过去:“奸臣!吴王何错之有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