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不是昏庸无道,又是什么? 可惜的是,老臣以死相谏,陛下都听不进去呀。 想当年,先帝创业何其艰难? 先帝出身贫苦,本是一个放牛的孩童,曾经做过皇觉寺的和尚。 后来,他又投奔了郭子兴。 先帝作战十分勇敢,郭子兴相中了他,把他招为女婿。 从那以后,先帝才逐渐站稳了脚跟。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有了大明的天下。 太子朱标,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接班人。 先帝对他十分满意,认为他十分贤明,觉得他的性格正好弥补了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将会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明君。 先帝为了培养朱标,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可是,没想到朱标得了伤寒病,一命呜呼。 太子之位悬而未决,老臣以为先帝会把皇位传给朱允熥,没想到他却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先帝说话不算数,自己立下的规矩却不遵守。 可是,他是皇帝,谁又敢指责他呢?” 赵宁儿听到这里,若有所思,问道:“我听说先帝之所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朱允熥的身后有常氏家族和蓝氏家族支持他。 先帝担心将来朱允熥无法驾驭那些外戚的势力,所以,他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是这样吗?” 闻言,刘三吾站起身来,拄着拐杖,在厅堂里来回走动,摇头晃脑地说道:“在老臣看来,先帝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他过分看中了常氏家族和蓝氏家族这些外戚的弊端,却忽略了他们的优势。 想当初,在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外卫青不是外戚吗? 霍去病不也是外戚吗? 可是,他们为大汉征伐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卫青七战七捷,霍去病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创造了后世的将军无法逾越的巅峰。 如果说常玉春和蓝玉有一个人在世的话,朱棣敢如此嚣张吗? 再说了,我看朱允熥不是那无能之辈,也不一定就驾驭不了他们。 你我看,先帝是放大了外戚力量的弊端,把他们想得太过于强大了。” “老人家所言极是啊。” “自古以来,宗室、外戚、宦官和权臣这四种力量相互交织,此起彼伏,此消彼长。 西汉初年,刘邦死后,吕后当权, 刘邦与众位大臣曾经杀白马立下了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可是,吕后却不管这些,封吕禄、吕产为王,差点儿颠覆了刘姓江山。 后来,周勃、陈平等人联合刘姓宗室铲除了诸吕; 到了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刘姓宗室勾结在一起,攻打长安。 汉景帝任命窦婴为大将军,周亚夫为太尉,联合梁王刘武,三个月平定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驾崩之后,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由于刘弗陵年幼,汉武帝留下了四位辅助大臣。 其中包括鼎鼎有名的霍光,霍光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权臣,他曾经废掉皇帝刘贺,另立刘病已为汉宣帝。 到了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十常侍十分猖獗。 皇上称张让为‘亚父’,对他言听计从。 十常侍联合起来,居然把大将军何进给杀了。 后来,袁绍发动了宫廷政变,把宦官斩尽诛绝。 这四种力量往往轮番登上历史舞台。 如果君主懦弱的话,便很难驾驭他们。 老臣认为当今陛下性格懦弱,无法驾驭悍将和外戚, 可是,朱允熥却不同, 从表面上看,他显得憨厚了一些,实际上英明神武,智谋过人。 倘若朱允熥做了皇帝,老臣认为他完全可以驾驭的。” 赵宁儿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老人家,谢谢你对允熥的肯定。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允熥被软禁在吴王府上,你能有什么办法把他营救出来吗?” “吴王现在的状况怎么样?”刘三吾十分关心。 “他很好,他吃得饱,睡得香,昨天晚上,我们还见面了。” “哦,你们是怎么见面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