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交州,长沙,庐陵,东阳…… 各地的本土士族在京城的代表都为此会精心准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此会尽展平生所学,大放异彩,甚至能得天子垂青。 当然,得太傅司马延年等人垂青的话,在他们看来也是一样的…… 与外界的紧张不同,忠武侯府内却是一派云淡风轻。 梁萧的淡定,也让府上一众文武安心不少。 他们的主公几乎没有做任何准备,甚至不需要府上谋士们献策,比如提供辩词,如何应对世家子弟们的“清谈”邀请。 所谓清谈,便是以探讨各种哲理为主要内容,辩论时讲究修辞与技巧。 梁萧向来务实,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但他们追随梁萧这么久,最是清楚,他从来不做无把握之事。 秦越父女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日忧愁。 秦昭柔当然清楚,以欧阳家长辈的性格,这场交流会势必不会给梁萧好脸色。 她不了解为何父亲会答应邀请梁萧。 秦越始终一言不发,每日寻思如何为梁萧打圆场。 只有秦牧若无其事,在家中静养。 武帝许诺梁萧,会率领文武百官莅临此会,百官因此得以休假几日。 在武帝的批准下,会场选在京城最大的广场,足以容纳数万人,离皇宫大殿最近。 欧阳家在户部全力支持下,紧急布置会场。 武帝则加派羽林军看护此地,严禁闲杂人等进入。 动静之大,就连周边百姓都收到了风声,保持关注。 京城各家反应各不相同。 有人期待,有人紧张,有人恐惧…… 时间流逝。 交流会终于如期而至! 这一天,京城最年轻的一批世家子弟和国子学学生纷纷聚在会场。 现场花团锦簇,人山人海,鼓乐齐鸣气势恢宏。 才子们就在现场吟诗作赋,佳人们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交流会尚未开始,便已是热火朝天。 上千个桌位,每桌最多能坐八个人。 “诸位稍安勿躁!” 礼部尚书欧阳彦和大儒秦越站在高台上,安抚众人。 第(2/3)页